欢迎来到深圳市正西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公司新闻

来的市场需求

时间:2020-08-16 21:03:40 点击:

我国在2001年加入了WTO,标志着我国经济开始正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我国2002年吸引国外直接投资500亿美元以上,居世界第一。事实上,从我国制造业全面进入全球产业链之日起,制造的理念就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的制造与传统的概念截然不同。在过去,制造被简单地定义为:“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而当代国际化的工业经济赋予制造的诠释则是:“制造商经营、管理自己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合格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因此,今天的工业竞争并不局限在企业之间,而是延伸至企业的外部空间(包括其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而且竞争的内涵也不限于企业的技术、管理、质量、价格、成本,而是包括其对环境、规则、文化、政策等在内的综合适应能力。

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环境有了明显改变,贸易和投资的障碍日益减少,技术进步使得国际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新技术、企业创新和组织管理、国际规则构成了当今工业竞争环境的三方面主要特征。这一观点得到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强烈认同。在此基础上,技能、研究开发、国外直接投资、技术引进费用和现代基础设施被视为与国家工业发展直接相关的五大驱动力。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02年发布的《2002/2003年度工业发展报告》,在现代国际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以自然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等静态条件获取临时优势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定义为“低级途径”。另一种“高级途径”则是通过建立和加强自主能力,获取长期竞争优势。在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当今国际竞争中,各国都高度重视后者,即通过提高自身适应能力,部署、逐渐提升新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并创造出更新的技术。这一整套活动和能力建立的过程被定义为“创新和学习”。

在工业化程度较低的阶段,仅凭借基本技能、基础设施、有利的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就可能轻易地获得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往往是临时性的。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如果竞争的参与者不吸纳新的技术,开展创新活动,提高自身能力,这种优势就会逐渐消失。其后果不外乎就是在竞争环境中逐渐边缘化,最终被淘汰。

在工业化步入一定的成熟阶段,研究开发、外资投入和先进的技能将成为工业竞争力的主导。“学习和创新”这时对于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回顾我国焊接行业5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从我国焊接行业现有的规模、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各方面综合评估,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焊接行业正在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发,我国焊接领域内的外资投入和技术引进均达到了相当规模,但我们在高端技术、前沿技术领域没有任何优势,这意味着我们虽然进入了全球的产业链,但仅仅居于价值链的低端。由此可见,我国焊接行业正面临着如何“从弱到强”的发展课题。而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无疑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关键。这恐怕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焊接行业“创新和学习”的主题。

根据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创新和学习”的内容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和阶段都将发生变化。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代价昂贵并且充满风险的过程,其艰难程度可能丝毫不亚于工业发达国家为保持前沿技术优势而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当然,我国焊接行业如果对此交出满意的答卷,无疑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这个回报就是强大的工业竞争力和整个行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技术创新能力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02年的报告,我国在工业竞争力指数排行榜上的排名提升了25位(排名由1995年的第61位上升至1998年的第37位),是全球工业竞争力增幅最大的国家。这个成绩固然可喜,但如果对其做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我们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前所述,对工业竞争力有直接影响的五方面因素包括:技能、研究开发、国外直接投资、技术引进费用和现代基础设施。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报告中,这些因素被视为与国家工业发展直接相关的五大驱动力。

如果将一些工业竞争力绩效良好的国家做对比、分析,或许可以更好地折射出我们的问题所在。

在联合国工业组织的工业竞争力排行榜上,韩国和新加坡显示出了很好的绩效。韩国的排名从1995年的第22位上升至1998年的第18位。而新加坡则从1995年的第6位升至第1位。这两个国家的工业竞争力指数都比较高,显示出很强的竞争能力(见图1)。

微信
咨询
电话
营业 刘先生15813882991 技术支持 邱先生1392658962
顶部
分享按钮